1  应用BIM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构建优势分析
 
传统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工程管理涉及的单位和部门众多,信息输入只能停留在本部门或者单体工程的界面,常常出现滞后现象,难以进行及时整体工程的相互传输,阻碍了整个工程的信息汇总,必然形成信息孤岛现象。基于BIM构建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具有传统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优势外,还能满足以下要求:
 
(1)集成管理要求。随着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不断推广和运用,人们越来越强调项目的集成化管理,同时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将项目的目标设计、可行性研究、决策、设计和计划、供应、实施控制、运行管理等综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管理过程;将项目管理的各种职能,如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全寿命管理理念就是要求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要在考虑工程项目全寿命过程的平台上进行,在工程项目全寿命期内综合考虑工程项目建设的各种问题,使得工程项目的总体目标达到最优。
 
2  BIM的研究方法
 
(1)面向设计与施工的BIM建模系统
 
面向设计与施工的BIM建模系统引入建筑业国际标准IFC,将建筑3D模型与设计、施工及管理信息集成一体,实现了3D模型参数化创建与显示,建筑构件和体量、材料、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信息关联、查看、编辑和扩展,模型的IFC格式导入与导出等功能。本系统适用于各种建筑设计与施工阶段的BIM建模与编辑,为BIM创建提供了工具。
 
(2)基于IFC的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
 
基于BIM工程数据库进行信息存储、管理和高效的访问,并基于子信息模型技术实现建设过程中BIM数据积累、管理和共享是这个平台的一大特点。平台提供了BIM数据存储、维护、管理以及三维几何模型和材料、进度等工程信息的浏览与查询功能,实现多用户的权限控制和并发访问。该平台为基于BIM的AEC/FM系统提供底层数据支持,是面向建筑生命期工程信息管理的平台支撑。
 
(3)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优化控制和管理系统
 
该系统研究基于IFC标准定义了施工管理领域涉及的人力、机械、材料等资源信息模型,通过建立将资源信息模型与施工计划、成本和施工场地信息模型进行关联的信息集成机制,构建基于IFC的施工优化信息模型。该系统在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广州珠江新城西塔等多个大型工程示范应用,有效的辅助设计施工人员进行施工进度安排与优化,场地布置和施工操作优化,明显提高了关键工序的施工效率和精度,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
 
3  BIM的应用
 
BIM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它涉及到从规划、设计理论到施工、维护技术的一系列创新和变革,是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BIM的研究对于实现建筑生命期管理,提高建筑行业设计、施工、运营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建筑业全面信息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家的重视及行业发展的需求,将极大促进BIM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广泛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国BIM应用的主要推力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国家支持的BIM研究成果应用。我国BIM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如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研究成果“基于IFC的建筑工程4D施工管理系统”,成功应用于国家体育场、青岛海湾大桥、广州西塔等多个大型、复杂工程,专家评价属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2009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2)建筑业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着世界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规模日益扩大,结构形式愈加复杂,尤其是超大型工程项目层出不穷,使企业和项目都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应用BIM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建筑生命期各阶段和各专业系统间信息断层问题,从设计、施工技术到管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应用效果,已成为建设企业的迫切需求。国家体育场、青岛海湾大桥、广州西塔等工程项目成功实现4D施工动态集成管理,并获2009年、2010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4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信息模型也得到了飞快的开发和利用,它的发展和建筑也得发展相得益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发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BIM的管理平台,优化控制与管理系统及其施工及安全分析系统的全面改进使得建筑项目的管理信息化实施有了实质性改变,工作效率,成本,人员冗余等各方面大大得到优化,进而推动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