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得到极大创新,在进行信息集成和管理的过程中,有效应用了BIM技术,积极加强基于BIM的建筑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BIM为建筑信息模型,它的有效应用促使建筑使用过程中,各项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通畅的流通,提升建筑使用性能。在施工过程中对该技术的应用,能够自动化进行信息的集成和管理,形成信息网络,加快信息流通速度。
 
1  BIM与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模式
1.1BIM技术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多种数据,传统的施工技术下,这些信息无法进行及时的集成、共享和协同等,而BIM技术的有效应用,极大的转变了这一现状。现阶段,国际上并没有根据BIM技术给出统一的概念,本文在对该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展开了探讨。
      一方面,广义含义。BIM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集成多个技术、政策等,促使施工项目的管理和设计等方面内容建立在详细的数据和信息基础之上,从而提升建筑整体质量;另一方面,狭义含义。在三维数字技术的辅助下,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多项数据进行集成并构建起有效的数据模型,运用数字化的表达方式来展示建筑的多种功能。美国在对BIM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应用了NationalBuildingInformationModelStandard技术,该技术下,能够将其以十一个层面的内容进行划分,促使其拥有包含建筑生命长度、网络数据及精确信息等内涵。在BIM技术当中,其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的功能是可交互性的重要体现,改性能需要在一定的工业标准下实施。
1.2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模式
      现阶段,两种模式存在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当中。首先,人工管理为主。管理建筑相关信息的过程中,以人工为主。这是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的主要信息管理方法。而运用工具实施信息管理的措施与人工管理相反,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经过一定程度的信息编码和流程图的制作等步骤。总之,应用人工信息管理模式进行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与管理工作,不仅容易导致信息流失现象的产生,还很容易产生一定误差,导致信息精确性降低,并且很难及时的根据工程施工进度来更新信息,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升。
      其次,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人工信息管理模式,拥有种种缺陷。在时代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现阶段积极应用信息系统来完成这项工作,提高了信息集成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难度越来越高,该技术的有效应用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在工程的不同阶段,都能够充分对该模式进行应用。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可以应用该系统配备的专业软件,分别构建项目层信息系统和企业层信息系统,分别服务于公司内部及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该系统的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不仅能够促使各个部门更加有效的进行交流,更有助于管理中根据相关及时数据,提升管理科学性。
 
2  基于BIM的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
2.14D-GCPSU与SDESA的集成
      在有效应用BIM技术的过程中,建筑现阶段施工状态的有效展现可以通过4D-GCPSU技术展现出来。例如,在对混凝土柱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施工主体将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如何在恰当的时机进行下一步施工就要充分应用4D-GCPSU技术来进行判断,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针对动态资源的交互建设流程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充分将4D-GCPSU与SDESA进行集成使用,这样就能够将Zoom接口进行放大并提出数据。在运行过程中,首先,建筑相关状态及现场模型都在三维的环境中由4D-GCPSU进行展现,如果施工人员需要对某一环节进行详细检查Zoom能够将细化并放大的动画充分展现出来。
      例如,在将钢柱安装与钢结构工程当中时,就可以通过以上方法来实施。值得注意的是,钢柱拥有两个组成部分,即上下两段,拼装这两部分是安装以前的必备工作,运用4D-GCPSU与SDESA的集成计算,通过不同的颜色将二者表达出来,拼装完成需要应用绿色进行表示,安装完成则应用蓝色进行表示。在对某一具体流程进行放大的过程中,对时间轴进行设定,并促使多个拼装单位出现在钢柱分解当中。接下来就是拼装钢柱的过程,首先,单独的拼装单元由拖车进行运送,促使其到达相关工作场地,拼装过程中需要由小型起重机进行完成,完成拼装以后,上下两部分的安装应当有大型起重机来完成。
2.2BIM基础上的交换接口
      BIM基础上的交换接口,需要满足系统集成的需求,信息的双向交流应当存在于4D-GCPSU与SDESA两个不同系统之间,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会出现两种方向:
      例如,当信息由4D-GCPSU向SDESA进行传递的过程中,3D建筑模型是SDESA接收信息的主要来源,主要内容包含尺寸、坐标和体积等内容。这些数据是一种输入参数,能够对SDESA模型进行直接构建。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分析资源的移动和空间产生的冲突。另一方面,在相关数据和信息由4D-GCPSU准确发送到SDESA以后,就打下了构建相关建筑模型的重要基础,因此现阶段,需要对模拟模型的构建进行流程分析。这两个系统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对模型分析的结构以数据的形式展现出来,并构建动画序列数据,同时将这部分数据由SDESA向4D-GCPSU进行发送,发送的具体内容包括:首先,动画序列,包含未建建筑物所需基本构件。这一过程中,需要包含每一个环节当中的构件;其次,展示施工相关资源的动画序列,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全部施工资源进行集成和处理,将其运用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列。
 
3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业在不断发展中,已经形成一个更加复杂的系统和工程,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不同的使用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积极促进建筑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提升建筑功能势在必行。BIM技术的有效应用,促使建筑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效率提升,能够促使不同部门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促使不同施工项目的设计更加优化,施工进度得以充分掌握,并对资源实行科学调配等。由此可见,该技术的实施对于我国建筑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