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国际建筑黑客马拉松活动上海站比赛于2018年11月23日晚7点,在老上海法租界建国西路的SkyPlace众创空间正式开幕!
国际建筑黑客松创始人Damon先生特地从美国硅谷赶来,为此活动致辞,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之后ShanghaiBIM分别邀请了BIMFACE的产品总监周星、Autodesk全球资深开发顾问吴忠、译筑科技EveryBIM技术总监孟祥和为参赛者介绍图形引擎的研发思路,分享了建筑工程项目中成功案例,以便使参赛者在研发中预热气氛,启迪思路。
现场组建的参赛队伍中,研发主题包含了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AR/VR、无人机等前沿技术与传统建筑业结合应用场景。但可惜由国际友人Mariia Kutkina发起的有关区块链技术在建筑材料追溯性的挑战由于难道较高,未能成功组队。(下图)
经过了整整2天的团队作战、头脑风暴、思维碰撞、潜心研发,各队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经过了近3个小时的成功汇报展示,在8位专家评审的共同评判下,角逐出了各个奖项。
云南大学@Future
云南大学@Future团队参赛的作品为《无人机桥梁检测辅助决策系统》,该作品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
针对目前高原山地地区高速公路桥梁检测成本高,效率低,作业环境安全性差的行业痛点,@Future团队提出了该产品设想。该作品的设计整体思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利用无人机、三维扫描设备获得桥梁裂缝、位移、变形等原始图像,同时将bim模型与原始图像上传至forge平台,实现模型与图片位置的关联设置;第二步,通过模式识别算法对原始图像进行分类和等级评定,将不会对桥梁安全造成影响的图像过滤掉并筛选出真正需要专家进行决策的图像数据;第三步,筛选的结果在网页前端与bim模型进行关联并用于专家辅助决策,而专家的决策结果再补充进模型数据库用于训练模式识别算法,逐步提高算法的准确性和效率。该设计克服了专家必须到现场决策这种传统模式的弊端,能够大幅度减少专家的决策工作量并提高决策效率。此外,项目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目前桥梁检测对检测车的依赖,从而降低桥梁检测和运维成本,并提高高原山地地区检测作业的安全性。该作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弘毅创研团队
弘毅创研团队参赛作品为《IOT辅助施工智能设备》,该作品获得了大赛二等奖。
他们研发的小智施工(硬件+Forge)在BIM结合施工辅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在短短51个小时内,他们解决了软件界面开发,硬件到软件的数据传输,真实构件与三维模型的信息互联。云平台通过接收硬件设备上安装的物联网传感器录入信息后,将现场信息反馈至系统,由系统通过现场构件二维码定位到云平台模型中对应的构件上,查看构件的安装等情况,解决了现场信息不对称,标准化构件安装困难等的问题。
小智施工硬件设备,通过智能语音系统,将现场人员的指令与现场设备进行互联,帮助现场施工人员完成现场作业,有效减少现场作业人员的数量,同时通过摄像实时反馈现场问题,解决经验丰富的现场施工负责人员短缺的困境,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重庆林同棪国际“代码写的真棒”
重庆林同棪国际“代码写的真棒”团队参赛作品为《项目计划失效分析及可视化》,该作品获得了大赛的三等奖。
他们研发的基于概率分析的计划网络失效可视化在工程时间管理上做出了一些探索,传统的关键线路法假定的工作时间是固定的,而事实上工作的时间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的,从而会给计划带来变数,他们利用图论的算法计算总时长,并引入网络模块结构计算各项工作的相对重要性,用以评价各个工作在计划失效中的影响。结合广联达BIMFace平台,他们将分析结果可视化,让工作重要性一目了然;基于websocket的通信,使得外部该变能及时更新分析结果,使管理人员掌握最新情况。他们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手段,辅助工程管理人员更好的、更及时的了解工作,从而做到未雨绸缪。
苏南方圆建设readline团队
北京苏南方圆建设有限公司readline团队参赛作品为《forge应用》,该作品也获得了大赛的三等奖。
他们研发的是BIM 4D预制构建生产与安装进度管理系统,通过使用autodesk forge技术,把模型轻量化转化,通过在pc的浏览器中展现出模型信息,并把模型当中的构建数据获取出来并分组,同时获取出预制构建加工进度的反馈数据,和取得现场施工情况的施工进度数据,通过把三方的构建数据进行互通,在forge模型中通过构建的颜色,状态,透明度等来展示出生产、安装的实时进度。这套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不同系统中模型数据的融合互通,并且利用forge轻量化引擎的优势,在pc以及移动端直观的展现出模型与进度的数据。
Onesight团队
Onesight团队作品为《一见》,该作品获得了大赛的最佳创意奖。
他们研发的AR+BIM+BA智慧运维系统在BIM结合AR与BA传感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通过iPad等移动设备可以用AR方式显示BIM模型和隐藏的构件,通过BA系统反映暖通设备运行的温度,湿度,PM2.5等传感信息。
可视化的方式能够快速地让运维人员在现场查看隐蔽工程和隐蔽设备,了解设备信息和传感数据,提高和加快运维人员处理问题的效率
也提升了楼宇和工厂传感器可视化的程度。在智慧楼宇、智慧工厂、智慧物业等环节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ARFace》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的研发团队作品为《ARFace》,获得了最佳潜力奖。
为增强BIM信息模型的价值与二维图纸的数据化,他们研发了增强现实多元化审图工具ARFace,为传统二维图纸添加多维度信息,辅助审图人员在AR环境中完成图纸的审批与流程把控。摒弃了为每张图纸都贴一个二维码的做法,ARFace使用智能识别图框触发模型的显示,同时结合BIMFace云平台与AR框架,可将BIMFace平台中的模型直接显示在AR环境中,并实现图模匹配。流程控制方面参考BSI英标CDE流程控制,保证了图纸版本的唯一化、标准化、状态化,当图纸通过审批,ARFace会自动为图纸添加电子签名、并为下一位审图人员推送微信消息。ARFace在未来会研发更多功能如图纸意见标注、计算书等更多维信息集成,并扩宽应用至预制、施工等领域。
在比赛期间,瑞典政府企业与创新初创企业部门负责人Marie Wall女士,瑞典驻华使馆科技创新参赞Nannan Lundi女士,马耳他政府企业招商与投资促进部的Anthony David Gatt先生,马耳他政府企业事业部中国区域投资推广代表沈玮红女士在场地赞助方SkyPalace合伙人李长梅女士的引导下,以及美国城市土地学会驻中国大陆代表李建成先生,莅临了现场,向 ShanghaiBIM负责人庄晓烨询问了AEC Hackathon活动的有关情况,并饶有兴致的观摩了部分黑客松团队的研发。
11月25日16点半,评审答辩正式开始,在之后的两个2个多小时里,不同的队伍在这两天的比赛中都有了不同的收获,8位专家评委针对每队伍的产品未来的方向都给出了自己的专业意见,参赛者们受益匪浅。
最后感谢评委们的专业点评,感谢颁奖嘉宾为获胜队伍授予荣誉的奖杯,感谢活动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感谢Skyplace为我们提供的场地。
活动期间多支来自外地的参赛队表示希望能把这种挑战突破,交流创新的精神带回去,今后能把这样的建筑业创客活动在全国开展起来,ShanghaiBIM也期待能有更多的合作伙伴跟我们联系,一起让建筑黑客松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生根发芽。
各位跨界的精英们,让我们一起推动智能软硬件技术与建筑业的融合,促进行业的升级换代,相约下一次建筑黑客马拉松活动,期待你们的到来,让我们不见不散!
现场花絮与活动掠影
ShanghaiBIM 缘起于buildingSMART在上海的兴趣组织成立于2012年10月,同时也是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在中国大陆唯一的international TAP(国际技术联盟伙伴),秉承非营利性及开放的原则,旨在为国内BIM从业者提供境外第一手高端BIM资讯,并通过线下活动来搭建一个分享与交流的自由平台与社区。
欢迎任何关于演讲嘉宾和会议地点的提议和合作。可关注shanghaiBIM微信公众号后进行留言,
或邮件至:xavier.zhuang@shanghaiBIM.org
ShanghaiBIM is a non-profit open organization aiming to offer a free platform for BIMers to exchange and share ideas. Any suggestions and offers on Speakers and Meeting Spots are much appreciated!
Contact email: xavier.zhuang@shanghaiBIM.org
-
明年,黑客松,广州见。(0) 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