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导致工程建设成本上升,在保证项目利润的同时,企业如何提升工程项目的中标率成为了首要问题。而在实际的工程投标过程中,中小型项目评标要求商务标的中标比例增长,由商务标决定招投标的结果更是不在少数,与之相应的技术标所占评分标准比例则日趋降低,甚至存在一笔带过的现象;大型项目的评标要求则一般以五五开为基准,相较商务标,技术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在前述条件下,有的建设项目要求需技术标入围,商务标方能进行评审。
 
1  技术标在招投标中定位分析
在技术标中,缩短工期、项目机构组成以及对施工重、难点把握等方面无疑是最能体现核心竞争力的点。但优秀的、具有强竞争力的技术标不单单是为了帮助自己公司在招投标过程中占据优势,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占据优势后所体现隐性的经济效益。
 
举个例子,以基准价为商务标满分(100分),在此基准价上经评审的评标价每上升1%扣1分,每下降1%扣0.5分,中间用插入法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两位,以此类推,扣完为止,不计负分。以此得出各投标单位商务标得分。
 
反观技术标,假设技术部分是第1名,高出第2名1分的话,1000万元的工程就能多盈利10万元,1亿元的工程就能多盈利100万元。当然这是纸面上的计算,不同的项目体招投标实际操作中必然存在差距,但无疑说明了技术标存在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可能性。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提升技术标的竞争力?
 
2  技术标中存在的普遍不足之处
2.1内容针对性较差
技术标书编制内容针对性差,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组织设计篇幅很长,一般情况体现较多,但对相关重点却一带而过,避重就轻,遗漏重点环节;规范性内容、项目管理写得太多。而造成的后果往往是标书越来越厚,甚至一般性工程技术标即可达到200页以上。
2.2方案缺乏企业施工特色
不同标书的“施工组织设计”如出一辙,依葫芦画瓢,高度“统一”,编制人没有在仔细研读招标文件及合同的情况下,直接凭借以往编制和施工的经验,进行复制粘贴,一些工程所具有的特殊因素,反而未能抓住并进行侧重分明的描述。
 
3  对技术标编制的3个建议
3.1善于利用以往工程施工经验
技术标的编制过程中最忌讳的一个问题就是施工组织设计篇幅很长,内容空洞,施工技术部分可行性差,而对相关重点却一带而过,避重就轻,遗漏重点环节。例如我公司在某次医院技术标投标过程中,作为机电总承包,对医院机电施工重、难点分析就存在主观臆断现象,编制人误把医院室内风管的洁净施工、CT房内电磁屏蔽干扰等看似针对性的内容编制为医院施工重难点,而实际施工时该施工内容往往由专业分包单位直接施工,施工工艺及要求往往均能符合业主方要求,对施工中存在的多方专业工序协调、门诊室内管线排布(各主治医生往往习惯倾向不同,室内施工与原设计往往出入较大)等问题却并未提出相应针对措施。
 
在技术标的编制过程中,应多借鉴以往施工经验,对未来施工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我公司在某次水族馆投标过程中,通过对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的总结,对该馆内维生系统的管道施工工艺,从初期与土建的施工协调、大口径PE管道的焊接工艺、埋地管道的分段施工及分段施工临时支架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满足业主要求的同时,确保了工艺针对性、可行性。
 
3.2细节工艺体现亮点
施工方案中考虑的细节施工方法和工艺技术,必须是成熟的且符合现行施工规范。因为专家们最熟悉施工方法和相应的施工规范,所以如果使用的是别出心裁的施工方法,或者是未经评审通过的新工艺,将都不能取得专家的信任。除了采用的工艺必须能满足安全、文明、质量、工期等要求外,还需详细阐述工艺所要求的工、料、机数量和素质等等,用以证明其满足现有施工要求及国家规范标准,如果新技术、新工艺能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预算出投入人力、机械和工程量、使用时间和次数安排等,尽量做到准确、不漏项,以便于作为预算报价和后期成本分析、降低工程造价等等的依据。
 
在某钢结构项目体招投标过程中,项目部采用了一种自主研发的压型板预埋支吊架技术来代替传统施工中的支吊架施工工艺,通过前期深化支吊架点位,在压线板混凝土浇筑前,完成所有机电系统的支吊架系统,并通过展示相关工程施工过程照片及成品支吊架承重参数,用以证明该工艺满足施工要求。并在中标后为业主节省了近2个月原先支吊架施工的工期和大量人工及成本。
 
3.3利用BIM建模来提升技术标的直观性
最为直接的便是日益成熟的BIM技术,BIM技术从工程理解简易化、进度4D化、管线综合、造价算量等等方面上对技术标的革新方向都具有推动作用。相较以往文字繁多的技术投标文件,BIM技术所建立的模型更为直观,让即便是不懂专业的业主方也能明白施工方的施工方案所表达的内容,从而拉近施工方与业主方的距离。
 
3.3.1碰撞检查——缩短工期、减少返工
由于工程招投标时间在20~25d浮动,对大体量的工程,常规的建模流程往往难以负荷,在建模时可换个思路,不如由大见小,从机电重细节展示出发。例如通常酒店办公楼,与其建立相对质量不高的整模型,不如化繁为简,适当“偷懒”制作标准层等,也可以从标间,个人办公用房,设备间等特殊部分入手,提出相应施工建议;更可以适当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对该区域内的管线走向进行碰撞检查和合理性的优化。将最终设计方案或精细的模型展现在方案中,除了简明易懂地让业主对工程开展、面积规划有了初步的了解外,也能展示施工企业具有深化设计和管线综合处理能力,更易讨得业主对于投标单位的青睐与信任。
 
3.3.2系统模块分析
在BIM软件中,可以进行机电系统模块的理论计算,在事先划分好的空间中(根据二次装修的区域划分),对各类管道的一些参数进行确切的定义,例如在通风系统中对某根风管的送风量、损耗系数、压降等等进行定义,最后进行能量仿真分析,其结果可以对日后房内的能耗、使用体验为业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且可提高业主和评标专家对标书的认可度。
 
通过之前对标准层的建模,结合工程实际施工以及以往建筑实际使用(例如工程回访、用户体验等内容)的经验,对风口位置、照明布局,材料设备选型等等方面提出施工方的专业性建议,同时也为项目体施工时更准确地配置施工资源创造了条件。争取变相为业主方降低施工成本,给业主方带来更多实际工程使用上的便利。
 
3.3.3模拟施工过程
在技术标中所设计的施工工艺和方案是标书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利用BIM技术模拟一些特殊或重点部位的施工方案和重点工况,更清楚、直观地介绍工程施工步骤、分区施工顺序以及各机电专业的工程节点,让业主更充分地了解自己标书中涉及施工方案的实用效益及经济效益。局部的BIM建模有以下几个优点。
1)避免了机电建模必须依赖于结构模型的窘境,使得BIM建模可以在机电技术标进行应用;
2)机电建模的工作量大幅下降,使技术标中模拟的方案更加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例如对标准层走道管线布置);
3)通过对不同施工顺序的比较,让业主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投标方采用方案的优点,提升了技术标的整体可信度及说服力。
 
4  结语
在招投标中,不能让技术标仅仅依附于商务标,上述相关建议及BIM技术的成熟应用,有利于减轻商务标的竞争压力和提升企业整体招投标竞争实力。综上,日渐成熟的BIM技术在招投标过程中的应用不再是噱头,通过BIM与实际施工相结合,可以为节省工期、提高工程质量起到巨大的作用,也是可以从招投标阶段至竣工验收阶段拉近业主与施工方之间的距离的。但要指出的是,真正BIM落实程度还是取决于施工方本身的施工经验以及所具备的施工工艺素质,而不是建立在凭空假想上的幻想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