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视化及参数化设计
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BIM提供了可视化技术,对以往以线条形式表现的构件采用三维立体图形进行展示,与效果图不同,这种立体图是通过构件的信息自动生成的,能够反应出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在BIM中,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不仅可以展示三维效果,自动生成各类报表,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2)协调性及构件关联性设计
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旦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参建各方就需要开协调会,查找问题原因,提出解决办法,然后出具变更。例如暖通专业中的管道布置,可能会和结构设计的梁柱等构件产生空间重叠,这就是施工中常遇到的碰撞问题。通过BIM的协调性服务就可以在设计阶段处理碰撞问题,生成协调数据,供参建各方进行讨论协调。BIM的协调作用还可以解决更多问题,例如电梯井布置与其它设计布置及净空要求的协调、防火分区与其它设计布置的协调、 地下排水布置与其它设计布置的协调问题等。
 
(3)模拟性和执行性
通过BIM可以提取建筑物模型数据,进行模拟计算、模拟演习等。在设计阶段,BIM可以对建筑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和实验,例如:节能模拟、日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和紧急疏散模拟等;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可以进行4D模拟(基于三维模型的施工控制,附加时间维),也就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模拟实际施工,优化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还可以进行5D模拟(基于三维模型的造价控制,附加造价维),从而来实现成本控制;后期运营阶段可以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的模拟,例如地震人员逃生模拟及消防人员疏散模拟等。
 
(4)协作设计及优化性
随着建筑工程复杂性的增加,跨学科的合作成为建筑设计的趋势。BIM为传统建筑工种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协作平台,提供了建筑物的实际存在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还提供了建筑物变化以后的存在状态。例如,结构工程师改变柱子的尺寸时,建筑模型中的柱子也会立即更新。BIM还为不同的生产部门、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协作平台,例如施工企业可以在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添加时间参数进行施工虚拟,控制施工进度,政务部门可以进行电子审图等等。BIM不仅改变了建筑师、结构工程师传统的工作协调模式,而且还使业主、政府部门、制造商和施工企业都可以基于同一个三维参数的建筑模型协同工作。
BIM及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目前基于BIM的优化可以做下面的工作:
 
1)项目方案优化:把项目设计和投资回报分析结合起来,设计变化对投资回报的影响可以实时进行计算,使业主能够综合评价设计方案,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2)特殊项目的设计优化:例如裙楼、幕墙、屋顶、大空间等多采用异型设计,对这些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可以带来显著的工期和造价改进。
 
(5)可出图性
BIM不仅能够出常规建筑设计图和构件加工图,而且还能在对建筑物进行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以后,输出:
 
1)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
 
2)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
 
3)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改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