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项目的造价方式为清单、定额模式,通过设计员提供的图纸进行电脑绘图算量,该过程需要遵循各种计算规则、注意各种复杂情况,常遇到不同的造价人员计算结果不相同的情形,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效率和准确率。随着BIM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发展,工程造价管理迎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突破性的创新技术,可以对设计图纸进行三维绘制呈现,并可直接将工程量进行输出,同时也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有效地缓解了工程造价管理中操作繁杂、信息化水平不高、程度不够等问题,进一步促进了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效率的提升,对工程造价管理各个阶段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1BIM技术的定义及基本特性
1.1BIM技术的定义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建筑工程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和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所构建的数字信息应用模型。它包含了建筑工程的几何学,建筑工程的原件数量和性质,建筑工程地理信息和空间的概念等。BIM技术是指通过数字化手段,集成共享的工程项目资源,并以这些信息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中仿真模拟出物的真实信息,以三维模型呈现,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综合科学的管理,使建筑工程的各个工作更加高效进行。另外,BIM技术也是一种管理手段,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任何时候,都可以对BIM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提取、更新或共享,以此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为形成最终的决策提供参考。
1.2BIM技术的特性优势
BIM技术的精髓在于所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能贯穿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对项目的建造及后期的运营管理持续发挥作用。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2.1全过程造价管理集成化
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各系统信息复杂、组织繁多,需要相互间协调配合,共同发挥资源优势,实现整体系统管理的最优化。BIM技术便通过相关的软件和模型,实现了全过程造价的集成管理。从信息集成、过程集成、组织集成三个方面,在业务活动的间建立内在联系,实现整个项目的逻辑集成,并以此为基础,对全过程造价业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面向BIM技术的全过程造价集成化管理,不仅有助于各个阶段的精细化管理,而且也使工程项目的系统化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进而实现全过程造价管理业务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新突破。BIM技术全过程造价管理集成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BIM 技术全过程造价管理集成模型
1.2.2全过程造价管理可视化
一般项目的施工设计图纸多为二维平面图,以线条绘制结合标注表达构建信息,无法还直观地将构建间的空间立体关系呈现,给使用者读取图纸信息带来了极大困难的同时,面对较为复杂、形式各异的建筑造型更是容易造成理解上的误差,影响造价的正常进行。BIM技术从可视化视角出发,以三维立体实物效果图的形式展现了施工图纸信息并可生成报表,且贯穿整个造价管理过程,这不仅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呈现建筑设计人员的真实想法,而且也有利于造价人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实现了图纸和造价工作的良性互动。另外,BIM技术在建筑可视化的情况下,更有助于项目设计、建造及运营等过程的沟通、讨论及信息共享。
1.2.3全过程造价管理智能化
BIM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造价管理更为智能化,突出表现在模拟和优化特性上。BIM技术实现了建筑物和施工操作的模拟,设计人员既可以设计出建筑物的模型,还可以模拟出在实际施工中难以进行的操作。例如:建筑中的紧急疏散、地震人员逃生、日照及热能传导模拟等在实际施工中也难进行的操作;再如:设定项目发展时间,对实际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排除不合理的方案。这些模拟通过对直观的几何、物理信息为设计及施工人员提供超前预知,避开了复杂程度及时间约束对全过程优化的影响,不仅能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也为成本控制提供了方向,甚至还可以规避运营中的风险。尤其面对现如今各种建筑要求层出不穷、千奇百态,造价管理难度高,如不借助科学的技术和设备,必然给参与人员带来极大的挑战,BIM技术的出现为复杂项目提供了解决途径。
2BIM技术的应用分析
2.1投资决策阶段
项目的投资决策对于整个项目的进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项目是否可以盈利是投资者决定是否参与招标的重要影响因素。BIM技术可有效地对整个项目所需成本进行较为精准的估算,其具有存储和分析各项指标和数据的功能,具有丰富的数据库和数据模型。在企业进行造价管理时,从BIM模型中获取工程指标、参数及历史数据,指导工程估算,保障投资预算的准确性。同时,造价人员可以借助BIM技术建立相关的模型,将项目管理、财务分析工具融入其中,通过参数的设定与修改,可以计算出每种投资方案的最终收益,然后根据预算结果确定最终的投资方案,确保投资决策的可靠性,协助决策人员进行项目备选。此外,对于一些建筑的局部问题,造价人员还可以借助BIM系统进行讨论,确保将前期论证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全部排出。这样才可以在更加准确的数据基础之上,获得拟建项目的概算指标,从而使前期的成本预算更加准确,最终使投资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
2.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作为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中一个关键的环节,设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运行。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纸设计及技术设计等方面。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已经积累的数据基础上进行限额设计,确保项目实施及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一方面,使用BIM模型的关联数据,准确、快速地获取设计过程中需要的基础数据,同时还可以虚拟构建设计中的疑惑环节,减少施工中的返工,也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在施工图设计中,利用BIM技术的3维立体可视化功能优化设计,同时还可在设计文件中存储较为全面的信息,突破传统局限,为后续的工程量计算、施工过程材料定制、进度跟进、采购领料等都提供了便利。
2.3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招投标双方都要对工程量进行计算,浪费造价人员的大量精力和时间,且由于计算规则等因素的影响,常导致双方计算结果各不相同,给招投标的顺利进行带来困扰。BIM技术的应用,可为双方设置对应的基准BIM模型,同时结合设计方提供的BIM模型包含的大量数据信息,招投标双方均能直接对工程量清单信息进行直接加载,获取有用的工程量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工程量清单,避免人工计算过程中错算和漏算等问题的发生。同时,BIM模型中还包含所需材料近期的市场价格。在进行招投标时,将BIM模型当作招标文件内容一起交给投标单位,以便招标单位对工程量的复核,避免各方纠纷,保证各方合法权益。
2.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为施工程中成本的控制,BIM技术拥有自动化计算程序和智能优化等优势,主要表现在工程计算、工程变更、进度款阶段、施工组织设计优化及资金使用规划等方面:第一,可利用BIM模型的参数化特性,按施工进度快速准确地提取工程量清单进行计算,实现造价的精细化;第二,可进行施工模拟提前确定工程可能变化,进行工程技术变更避免成本增加;第三,BIM技术的应用可让企业实时掌握材料使用情况、准确的派工情况,严格控制物料使用、调整工人派调,实现限额材料动态控制施工进度,节约成本。
2.5竣工验收阶段
工程进入竣工验收阶段,造价管理主要为对施工项目的实际造价进行计算,传统的竣工验收工作都是在二维图纸基础上进行工程量的再次计算,还需要结合施工中变更的部分因素,过程繁琐复杂,计算量庞大。BIM技术的应用,首先实现了三维立体可视化审核,检查变更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保证结算准确率,大大提高结算效率,减少双方分歧;其次,BIM模型及系统的数据关联设计变更、合同材料、计量制度、材料管理等信息,随着工程进行BIM模型的数据库也会不断更新完善,其存在的信息量可对竣工工程的实体进行表达,在进行项目竣工验收时,可参照BIM模型进行验收,极为便利可靠;最后,BIM技术从整体上提高竣工验收的工作效率,针对质量缺陷、工程索赔等造价遗留问题,有据可循,便于企业造价管理制度工作的进行,降低结算扯皮现象发生的概率,节约成本消耗。
3结束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在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明显,不仅有利于各阶段工程量的精准计算及不可控因素的有效规避,而且有利于造价管理整个生命周期内产生成本的有效管控,切实提高了资源计划的管理水平,其科学、合理、智能的创新优势也大幅度提高了造价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工程造价管理过程的高效、精细、低成本实现提供了可能。相信BIM技术将推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变革性发展,故继续加快BIM技术的推广应用尤为重要。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