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树
建筑数字化、信息化应用专家,澳门上葡京项目、上海迪士尼、上海世博会哥伦比亚馆、北京奥运会阿迪达斯馆等多个项目的BIM应用与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工作。长期致力于推动基于BIM产业新型应用与变革。

加拿大籍的赵小树先生,这几年一直在大陆包括香港的一些公司在做BIM咨询,也包括BIM培训,是我们行业内的建筑数字化与信息化应用这方面的专家,
2013年,上海迪士尼项目开始接触BIM以前是西天取经,上海迪士尼项目是美国人把BIM这个基因送到了上海,送到我们手里,我们中国方是被业主方逼出来的。
澳门上葡京项目,甚至包括现在国内正在做的装配式、钢结构、高层住宅的项目,完全是通过BIM做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就是在这个项目当中全过程应用了BIM技术,但是,这时候的BIM技术,就不局限于设计的BIM技术,也不是局限于施工的BIM,而是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BIM。
那么BIM究竟是如何来认识的,下面根据我BIM项目的经验,和BIM界的朋友谈一谈我对BIM技术的认识。
实际上BIM技术仅仅是一个工具,BIM的英文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学过英文的都知道,Modeling是有ing的,ing是一个动名词,是一个动作,是一个过程,所以现在的翻译是有些误差的,建筑现象模型,应该不是准确的,应该是建筑信息模型化,中间的信息是最主要的,而不是模型。那如果换一个说法,如果用一个咱们创造一个说法,模型化的信息表达,实际在行业里还是有句话是数据可视化。
打个比方,以前的股市,包括现在股市的大屏幕,表现的红啊绿啊,那些数字到底是一种状态,表现不出来,但是通过K图一目了然,他到底是升还是降。
所以说建筑的数据也可以像K图一样表现出来。
高德地图,不是地图
如果说BIM是这样理解的,那对于BIM数字化的相结合,我有自己的见解,其实这个已经在我们身边了,比方说我们每天要出门,用高德地图,高德地图要去查询,可能很多人没有想到过,高德地图不是地图!以为我们20年以前30年以前,依靠传统地图生活的时候,地图上有没有数据?有!但那个数据都是死的,所谓都是死的就是不能用他来查询,比方说,我今天到立水桥南,我从西单出来的,这个时候,地图上有没有?有!两个点都有,但是有几种方案,地图不会告诉我,传统的地图没有。所以传统的地图就是相当于我们传统的CAD图,有二维图纸、有表达,但是不能把其中的数据调出来用于计算机的计算,所以,他没有人工智能,不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决策。也就是说,实际上地图里面的那些地名,不仅仅是个地名,这个点可以挂接数据,他本身也是数据的一种,通过关键词可以检索查询,然后生成了可视化的数据,这就是高德地图,同时也是我们建筑信息模型,因为建筑信息模型并不仅仅是解决3D模型的问题,因为解决3D模型很多软件,很多年前早就解决了。解决的比现在BIM漂亮很多,BIM解决的是数据的问题,是数据的呈现、计算、有化以及为这个决策提供服务。
物联网无边界,建工随地扫一扫
像上面说的,如果说BIM不是模型,而是一个可以查询的建筑信息数据库,换句话说,建筑数字化的一部分。我再举个具体建筑数据化应用例子,现在年轻人去博物馆,都喜欢扫一扫,在博物馆的展品那一扫,展品相关的历史背景一目了然,所以说尽管去了博物馆展厅,仍然看的是手机屏幕,这是年轻人的特点,咱们建筑实际上也可以这么玩扫一扫的,不同的环节扫一扫,产生的是不同的,在数据库上有不同的更新,比方说,设计环节扫一扫,如果是建筑师,那意味着可能他的结构计算已经结束,建筑师要承担责任了,当这个设计图纸到了工厂,工厂的要安排加工,加工的时候扫一扫,有可能是他的深化设计完工了,工厂。也有可能是他的制作完成了,还有可能是他要放在堆场,如果项目管理去扫一扫,根据计划的安排,今天几个构件,要施工,要提前跟厂家申请,相应的构件运到现场,运到现场之后,质检人员扫一扫,说明这个构件是完好无损的运到了现场。然后在现场放到你个堆场,通过扫一扫,通过云端数据库,我们可以使数字为基础的管理,完全的实现,也就是说,实际上,扫一扫这个过程在设计阶段的模型当中,如果有一些比如二维码可以去扫,他可能看到他的设计计算所挂接的文件,相关的东西都可以可得见,这个当然包括的物流的运输过程中,可以看到这个构件是从哪运到哪的,即将安装在哪个建筑的什么位置,实际上从这个信息化系统的角度来说,是可以提供的。那这样扫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节点,是个与信息与物相关联的节点,物联网技术,病到了系统当中去,系统就会追踪,就看系统的功能会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什么样的管理。
这个时候实际从BIM来讲,就超出了3D BIM的概念了,就变成了4DBIM了,4DBIM就是工期、时间、扫一扫,说明在不同的环节完成的情况如何,所以整个的这个施工计划表,已经在线更新了,今天按计划完成的部分,是绿的,但是没有计划完成的,可能是红的。那么,今天某一个供应商完成了他原计划的80%,当监理扫一扫,这个80%就进行到给施工方支付工程款的程序了,所以说,3D、4D、5D是相互连在一起,是互动的。施工方最大的好处是他不取决于提交各种各样的资料,扫一扫,马上数据库更新,业主付钱。
现在这种在国内或者包括香港的这个项目上,都已经实现好几年了,目前,国内比如广联达、鲁班、都在做同样的系统,国外ITWO,比方说天宝集团的VICO,都有很好的落地方案,国内的项目都普及到一定的程度,那我们最起码从项目管理这一块是完全可以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实际对项目的各方并不仅仅是对业主是有利的,而且对于施工方也是有利的。
再举一个例子,现在上海迪士尼的项目招投标的时候,业主提供的就是一个BIM模型,由BIM模型所产生的材料清单,由各承包商自己去分析,到底会有多少工期,到底会有多少成本,但是大家针对施工的范围和对象十分清晰。
现在的项目,不见得是领先的项目上是已经实现,之前和中建集团的一个BIM中心主任谈过,他说的很明确,像低端的项目,特别是城镇化,比方说旧房改造,这些只要是批量的,重复性很强的用BIM来管理,效率很高,能够减少成本。
BIM界,共同建设BIM世界!中国BIM培训BIM视频BIM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