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
    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美国有一种活动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就像是一辆大型的拖车,只要用特殊的汽车把它拉到现场,再由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和预埋好的水道、电源、电话系统相接,就能使用。活动住宅内部有暖气、浴室、厨房、餐厅、卧室等设施。活动住宅既能独成一个单元,也能互相连接起来。

    近年来BIM与装配式建筑成爆发式增长,要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普及应用,BIM应用是技术核心。为避免预制构件在现场安装不上,造成返工与资源浪费等问题,保证设计、生产、装配的全流程管理,BIM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

BIM团队根据建筑性质进行装配率计算和构建拆分
目前国家层面以及各省、直辖市内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均已推出,十四五期间(2021‒2025)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要达到50%以上,随着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各项利好政策,装配式建筑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作为新兴的工程建设方式,装配式建筑施工场所的延伸和作业方式的改变造成质量管理过程中信息的丢失及传递延迟等问题。
基于 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管理能够有效解决各个环节的问题。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不同阶段质量要求的不同BIM构建了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的事前指导性质量管理、过程控制性质量管理和事后总结性质量管理的三阶段质量管理体系;并且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施工生产场所的质量管理要求提出基于技术的质量控制流程及管理措施,为如何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效率和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开辟了新的思路。


上海某装配式建筑项目BIM模型
特点编辑
1. 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
2. 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比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
3. 采用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理想状态是装修可随主体施工同步进行。
4. 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构件越标准,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成本就会下降,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
5. 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 [4] 
6.节能环保
碳排放量对比
碳排放量对比
根据在北京市房山区所做的项目测算显示,装配式建筑具有较大节省资源的优势。
总结起来利用BIM的装配式建筑有以下优势:
1、预先进行质量控制管理
项目开始实施前根据相应的质量体系文件、国家和地方法律及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施工标准规范等编制项目质量计划以及质量控制准则;将构配件质量控制标准、装配流程质量控制标准以及构配件的存放、安装、接头的质量准则录入BIM信息模型中;在模型中形成完备的质量管理信息库,达到事前质量控制的效果。


制造工厂构件生产质量管理流程
2、过程控制性质量管理
项目在开始生产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和事以及物料进行质量管理。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存在着两个施工场所:一个是构件的生产场所-构件厂; 一个是构件的装配场所-施工现场。需要根据不同施工场所的特点有针对性制定适宜的质量管理控制方法及流程。


3、制造工厂质量控制
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其现场安装的质量,所以制造工厂的质量管理尤为重要。为保证每个 构配件到现场都能准确安装,不发生错漏碰缺,生产前利用BIM技术把可能发生在现场的冲突和碰撞在模型中进行消除其质量管理流程如图所示:


制造工厂构件生产质量管理流程
4、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在构件运输到工地后,在开工前通过对BIM模型添加时间信息和质量信息形成5D模型,并针对BIM模型进行全真模拟施工,通过BIM模型的5D模拟找出项目中施工难点、质量问题易发工序作为质量控制点,将识别出来的质量控制点在BIM模型中重点标注用以提醒现场工人进行质量重点监控。其质量管理流程如图所示:


利用BIM进行过程控制性质量管理


5、事后总结性质量管理
施工完成后管理中施工质量控制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质量检验,传统的质量检查中发现问题后往往是会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很少对同类型、同性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积累;对于装配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物联网RIFD及BIM等工具,在装配现场质量管理员发现现场质量问题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读取构配件芯片手动将现场采集到的照片视频及质量信息并同文字描述一起上传到BIM模型中进行分析处理同时保存处理痕迹便于以后责任追溯,其过程如图所示:


事后总结性质量管理流程
结束语
当前国内外将BIM应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多用于进行成本与进度控制,通过BIM模型运用使质量管理在设计之初就开始进行,从源头减少质量隐患。基于BIM平台建立的构件ID码能有效整合事前指导性质量管理、过程控制性质量管理以及完工后总结性质量管理三大质量管理方法;根据我国装配式建筑具体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争取构建基于BIM更深入和完善的工程建设方法。
    装配式建筑规划自2015年以来密集出台,2015年末发布《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决定2016年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并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11月14日住建部出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计划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50%以上;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要求要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2016年7月5日住建部出台《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名单》并公布了2016年科学技术项目建设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名单;2016年9月14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重点区域、未来装配式建筑占比新建筑目标、重点发展城市进行了明确。